close

 
紙教堂本身座落於桃米生態村,在這村內你可以與台灣三分之二的蛙類相遇以及台灣三分之一的蜻蜓、鳥類相逢。教堂旁邊相隔一條桃米坑溪,溪的對面是桃源國民小學,小村莊的感覺十分舒服。
這是社區入口處 

桃源國民小學



桃米坑溪
 

這是教堂停車場的告示牌 

教堂入口的感覺(旁邊那棟就是它的附屬建物) 



這些竹編的藝術品是來自之前埔里地方上的社區活動後所留下來的,竹編在南投是一項很有歷史的民間技藝,在他們的活動中常可以看到竹編的產品。 




這座附屬建物主要是提供教堂的一個活動場所(有關紙教堂的描述請看前一篇文章),它與教堂之間相隔一個水池,完美的銜接兩座建築物,建物本身相對於紙教堂紙管柱線條的剛硬,使用C型鋼作為結構,並大量運用曲線,台灣的設計師企圖藉由材料間的對比(紙與鋼)以及線條間的對比(彎與直)塑造出整個園區建築美學的一個主題。此外設計師所用的顏色是湖水綠偏藍,企圖與當地環境作結合也相當不錯。整體而言這座建物作為一個配角是成功的。

 



兩座建物中間的池塘,下方利用溢出來的水而形塑的植生牆非常有趣



附屬建物與當地環境的配合 



室內彎曲的造型




 




地上的花盆也是紙做的 



廁所有趣的造型



這就是紙柱的真面貌 


 


組合屋?不是拉,這是販賣部





裡面陳設了相當多的紙以及竹編手工作品,這些都是草屯手工藝中心作的,真是了不起,而手工藝中心也在整個紙教堂區的後方設點推廣。





那棟有彩虹的窗簾就是手工藝中心駐點

  

整體而言,整個園區在921後迅速地重建,並以更吸引人的風貌再現,當地的居民參與是功不可沒的,沒有他們的支持,園區無法如此成功,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在這裡得到了驗證,而今整個社區如同一隻已經重生的鳳凰,更加漂亮了,遊客也絡繹不絕,社區也成功的引進商機得到再生,他們已經走出了921 

當看到桃米能有在921之後的浴火重生,給了一個讓共和社區從新發展的省思,難道一樣都是台灣人,一定要破壞之後才能重建出最好的建築物嗎?假若著手維護現有的老建築,給予新的面貌,或許這就我們所要的一種新生活吧!

 

 

延伸閱讀:
JIM綠建築及旅遊記事本

紙做的房子,鋼鐵的意志--桃米紙教堂

共和社區-1

共和社區-2

共和社區-3



                      如果喜歡這篇的話!!!就請推一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 的頭像
    喬治

    喬治的Blog

    喬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